网站首页 工作动态 知识产权 知识维权 产权维权 企业风采 政策法规 学习交流 信息公开 最新公告
    热点信息
固顶信息 消除食品生产环节风险隐
固顶信息 把足球带到榕江是榕江足
固顶信息 铜党发〔2011〕3号
固顶信息 二线城市的进口葡萄酒价
固顶信息 商务部办公厅关于正式启
固顶信息 高端白酒降价增销 中高
固顶信息 中国葡萄酒销量居全球第
固顶信息 2011/2012年度第一批第八次
固顶信息 商务部关于完善外商投资
固顶信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令
 
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政策法规 > 正文
关于贯彻落实国发〔2012〕2号文件和武陵山片区区
作者:    关注人数:   来源:本站原创

关于贯彻落实国发〔20122号文件和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的实施意见

中共铜仁市委  铜仁市人民政府

关于贯彻落实国发〔20122号文件和

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的实施意见

铜党发〔20124

各县、自治县、区党委和政府,开发区党工委和管委会,市委各部办委局,市级国家机关各部门,军分区党委,各人民团体: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以下简称国发〔20122号文件)和《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精神(以下简称《规划》),根据《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要求(黔党发〔20129号),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深刻认识贯彻落实国发〔20122号文件和《规划》的重大意义

国发〔20122号文件是1990年以来首个从国家层面全面系统支持我省发展的综合性政策文件,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我省发展的关键时期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我省发展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规划》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探索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攻坚新路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而制定的一项重大工作举措。我市地处贵州省东北边缘、武陵山腹地,是典型的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尽管近年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但由于历史、地理、自然等多方面的客观原因,全市发展的基础仍然非常薄弱,与全国和全省的发展差距仍然很大。国发〔20122号文件指出,贫穷和落后是贵州的主要矛盾,加快发展是贵州的主要任务,这个矛盾在我市更加突出,这项任务对我市更加紧迫。国发〔20122号文件和《规划》的出台,从国家政策层面为我市加速发展、后发赶超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全市各级各部门务必要深刻领会实施国发〔20122号文件和《规划》的重大意义,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增强发展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准确把握国发〔20122号文件和《规划》精神实质,结合实际,抢抓机遇,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国发〔20122号文件和《规划》,为尽快实现市第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六个倍增”计划,尽早建成美好幸福新铜仁而努力奋斗!

二、明确责任,抓好重大事项落实

把国发〔20122号文件和《规划》精神与我市实际相结合,与市第一次党代会明确的各事项相结合,对各事项分门别类,按照各级各部门职责分工进行责任分解,层层抓好落实。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发展支撑能力

1.大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按照4D级机场标准,完成铜仁凤凰机场改扩建,开通铜仁至国内重要省会城市航班;启动建设石阡、思南、梵净山通用航空支线机场。建成长昆客运专线铜仁段,尽快开工建设铜仁至玉屏铁路、渝怀铁路二线铜仁段;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支持,协调、配合有关部门和地区加快推进遵义至铜仁至吉首铁路、昭通至黔江铁路、都匀至凯里至黔江铁路、黔江经贵阳至河口铁路、重庆经万盛至柳州铁路等铁路的规划和建设。到2015年,铁路运营里程达到300公里以上。到2020年,构建起铜仁至黔中经济区、珠三角、成渝经济区、长株潭城市群3小时快速铁路经济圈,力争实现县县通铁路。(牵头市领导:陈晏,协办市领导:刘泽木、陈廷可,牵头单位:市发改委,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国土资源局、财政局、环保局、水务局、林业局、住建局等单位及有关区县人民政府)

加快推进杭瑞高速铜仁段、铜大高速、思剑高速、松桃至铜仁高速、酉阳至沿河至德江高速、江口经石阡至瓮安高速、德江至务川高速、印江至秀山高速、沿河至秀山高速、铜仁环城高速、铜仁至怀化高速等高速公路建设,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到2015年,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600公里,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通村油路率达到70%。到2020年,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800公里以上,形成铜仁至怀化、凯里、黔江、吉首2小时高速公路圈,铜仁至贵阳、长沙、重庆4小时高速公路圈,通村油路率达到100%。加快内河航运建设,乌江干流达到内河航道4级标准。(牵头市领导:陈晏,协办市领导:熊光奎、王能军,牵头单位:市交通运输局,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国土资源局、财政局、环保局、水务局、林业局、住建局、梵投公司等单位及有关区县人民政府)

2.大力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以骨干水源工程为突破口,新建中型水库20座,小(一)型水库20座,小(二)型水库10座,引水工程6处,提水工程6处,新增年供水量7.54亿立方米,新增水库库容4.74亿立方米。治理病险水库187座,全面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大中小河流治理及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力度,加强重点城镇防洪工程建设,完善防汛抗旱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体系,治理中小河流98处,洼地排涝90处,在全市实施山洪灾害防治工程等。统筹利用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加强岩溶地下水和地下暗河开发利用,建设一批应急水源工程,提高抗旱应急能力。加快铜东、乌中灌区续建和灌排泵站改造工程,推进小水窖、小塘坝、小堰闸、小泵站、小渠道等“五小”水利工程建设。解决137万农村居民及36万农村中小学师生饮水安全问题,为76万人提供第二水源保障,治理水土流失795平方公里。到2020年,从根本上解决全市工程性缺水问题,全市基本建成防洪抗旱减灾体系、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水资源保护和江河健康保障体系、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和制度体系。(牵头市领导:金旸,协办市领导:肖洪、张观涛,牵头单位:市水务局,责任单位:市发改委、财政局、国土资源局、移民局、水投公司等单位及各区县人民政府)

3.大力推进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紧紧围绕“两带两圈”产业布局,加快骨干输变电工程建设,建设500千伏铜仁与遵义互联电网;结合产业发展和工业园布局及工业企业的用电需求,合理布局220千伏变电站项目;新建、扩建及增容110千伏变电站46座、35千伏变电站24座;在具备条件的县城实施电缆入地工程。到2015年,以500千伏为主、220千伏环网为骨架、110千伏网架为脉络的供电网络得到完善和巩固,彻底解决骨干网架薄弱的问题,城乡电网得到全面升级,实现全覆盖,供电可靠性、安全性和抗灾能力得到增强,基本满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改善对电力供应的需求。到2020年,根据全市产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基本建成覆盖全市的地方电网,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提供坚强的电力保障。(牵头市领导:杨同光,协办市领导:童礼元、陈廷可,牵头单位:铜仁供电局,责任单位:市工信委、发改委、国土资源局等单位及各区县人民政府)

4.大力推进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融合发展,提高电话、互联网普及率,加快城市光纤宽带接入,实现行政村基本通宽带,基本扫除自然村寨通讯盲区。加快完善公共服务领域的信息化建设,推进数字化城市和信息资源整合,促进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实施电子政务提升工程和“三农”信息服务工程。强化信息网络安全与应急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邮政普遍服务体系建设。政府信息化建设,政府上网行政审批事项网上办理率达到100%。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牵头市领导:杨同光,协办市领导:童礼元、陈廷可,牵头单位:市工信委,责任单位:市电信公司、移动公司、联通公司、广电公司等单位及各区县人民政府)

(二)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1.做大工业总量,加快调整工业产业结构。做大做强水电、火电等能源工业,加快页岩气和石煤资源的勘查、开发和综合利用;推进资源整合与优化开发,积极开发风能、生物质能、核能,建成武陵山地区重要的能源基地。构建煤电锰、煤电铝、煤电钾产业一体化。在产业园区和城市发展热冷电机组,探索向大用户直供电。加快开发锰、钾、钒、汞等系列化工产品,建成西南地区重要的锰系新材料基地、不溶性钾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和国家级汞、锰、钡化工产业集聚区。加快发展建材业,建成武陵山地区重要的水泥及石材加工基地。发展壮大烤烟、卷烟产业。积极发展茶、药、白酒、食品等绿色食品加工业和营养健康产品加工业。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大力发展以电子电器、机械装备、生物制药、饮用酒、旅游商品以及纺织、服装加工和食品加工等为重点的加工制造业,把玉铜松产业带建设成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先行区。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引进新技术、新设备,开发新工艺,着力发展锰锂电池、锰铝合金、精细锰铁合金等新能源、新材料,以及低汞触媒、钒触媒和氯碱等化工产业,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加快产业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工业企业向园区集聚。到2015年,完成12个园区基础设施、配套服务设施投资200亿元以上;大龙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产业园区,松桃工业园区、大兴科技工业区、灯塔工业区、万山转型工业区、玉屏承接产业转移园区升格为省级产业园区,其他工业园区达到地级工业园区标准;大龙开发区年产值达到300亿元,松桃工业园区达到200亿元,大兴、灯塔、万山园区、玉屏园区达到100亿元,其他园区达到50亿元,实现园区工业产值占全部工业的80%以上;建成产值超50亿元的企业或企业集团2户,超30亿元的5户,培育上市公司5户以上,形成工业主导型经济格局。到2020年,东部五县产业园区的发展质量得到大幅提升,西部五县工业园区达到省级工业园区标准,全市跨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牵头市领导:杨同光,协办市领导:张观涛、童礼元、刘泽木、肖洪、陈廷可、龙海,牵头单位:市工信委,责任单位:市发改委、财政局、国土资源局、能源局、铜仁供电局、科技局、环保局、农委、林业局、烟草局、旅游局等单位及各区县人民政府)

2.加快优化农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种植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以茶叶、油茶、核桃、蔬菜、烟叶、中药材、竹子为重点的特色产业,到2015年,经济作物面积占种植业面积的比重提高到65%以上。加快养殖结构调整,提高基地养殖比重,大力发展优质生猪、优质肉羊、优质肉牛,加快发展野猪、大鲵、竹鼠等特种养殖,到2015年,生态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45%以上。积极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建立促进土地流转配套政策,促进零散土地向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大户集中;大力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支持龙头企业建立连结农户的利益机制,促进农产品加工增值;支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到2015年,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到200万亩,县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500家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到1000个以上,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0%以上,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农民收入达到50%以上。到2020年,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5家以上,县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1500家以上,基本形成农业产业化格局。(牵头市领导:肖洪,协办市领导:张观涛、杨同光、龙海,牵头单位:市农委,责任单位:市发改委、畜牧兽医局、扶贫办、财政局、科技局、林业局、供销社、工信委等单位及各区县人民政府)

3.加快文化旅游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大发展。加快提升旅游景区建设水平和服务水平,把梵净山景区、九龙洞景区、大明边城景区等打造成国家5A级景区,把松桃苗王城景区、沿河乌江山峡景区、石阡温泉群景区、思南石林景区、江口太平河景区、万山矿山公园等打造成国家4A级景区,把碧江天生桥景区、石阡佛顶山景区、思南白鹭洲景区、玉屏舞阳河景区等打造成国家3A级景区,规划建设好寨英、木黄、德江乌江傩文化等省级风景名胜区。着力打造融合休闲度假、生态观光、宗教文化、养生康体等于一体的精品旅游线路及大型节庆活动。加快建设一批以乡村民俗、田园风光为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加快发展特色乡村旅游。积极挖掘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促进文化与旅游产品的融合,提升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古镇古街区、历史文物古迹、庙宇文化古迹等景区景点品位。注重旅游产品创新,提高游客参与度,努力实现旅游类型从观光为主向观光、休闲度假和营养养生复合发展转变。结合生态旅游文化和城镇化建设,加强“桃源铜仁文化旅游区”的整体规划与建设,丰富“桃源铜仁”的内涵,凸现桃源铜仁的形象载体。加快提升综合服务及接待能力,结合重点旅游区建设,合理规划建设一批星级饭店、快捷酒店、商务酒店、青年旅馆和汽车旅馆等接待设施;结合发展乡村旅游,支持建设一批乡村旅馆。到2015年,全市星级旅游酒店达到100家以上、客房数达到5000间以上,其中四星级以上酒店达到15家、五星级酒店达到5家。积极发展旅行社等旅游中介服务机构。优化旅游人才创业环境,有计划、有重点地培养和引进一批高层次旅游专业人才,提高旅游人才队伍素质。利用国内外高端媒体和节会平台扩大旅游宣传促销,努力开拓省外和境外客源市场,实现客源结构从以周边省份游客为主向国内外客源并重的转变。推进梵净山与凤凰、张家界、怀化、秀山、武隆等周边旅游区的联合,共同打造一批跨区域的旅游精品线路,提升全市旅游发展竞争力。到2015年,全市旅游总人数达到3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180亿元。到2020年,全市旅游总人数达到1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600亿元,实现国际知名国内著名旅游区(目的地)建设目标。(牵头市领导:王润华,协办市领导:王开禄、周建英,牵头单位:市旅游局,责任单位:市文体广电局、发改委、工信委、民宗委、财政局、规划局、住建局等单位及各区县人民政府)

 

4.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1)积极发展金融服务业。尽快成立市金融办公室,统筹全市金融业发展;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建立政、银、企沟通合作机制和征信体系。积极引进国内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到铜仁落户;积极吸引国内有实力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到铜仁发展。加快地方金融机构发展,支持做大做强一批地方商业银行和投资机构,增强地方金融机构竞争力。积极发展农村金融,促进城乡金融业合理布局、协调发展。规范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的中小银行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推动市内企业上市融资,发行政府债券和企业债券。积极发展保险业,发挥商业保险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作用。规范全市投融资平台建设和发展,增强债务风险抵御能力。到2015年,新增2家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落户铜仁,全市农村信用联社改制成农村银行,金融机构服务网点形成市、区(县)、乡(镇)三级网络,力争新增3家上市企业,地方债券发行量累计达到50亿元以上。到2020年,力争上市企业达到10家,地方债券累计发行量达200亿元以上,金融机构贷款年均增长25%以上,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牵头市领导:李建,协办市领导:刘泽木、陈廷可、朱学东,牵头单位:人行铜仁市中心支行、市银监局,责任单位: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市财政局、梵投公司等单位及各区县人民政府)

2)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依托铁路、高速公路、干线公路、民航和乌江航运,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培育大型物流企业,规划建设一批区域物流枢纽、商贸园区和专业市场,引导商贸物流企业向园区聚集。加快推进德江、大龙开发区等物资集散地建设和思南、沿河等物流港口建设,到2015年,建成10个商贸物流园区,重点把德江建成黔东北区域性交通枢纽城市,把大龙建成铁路集装箱货运中心及铁路零担货运中心,把思南、沿河建成长江上游重要的水运物资集散地,把大兴建成武陵山地区重要的临空物流中心。到2020年,商贸物流园区达到15个,形成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梯次结构,把铜仁建成渝鄂湘黔周边地区综合物资集散地、贵州省重要的物流基地和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牵头市领导:李建,协办市领导:刘泽木、陈廷可,牵头单位:市商粮局,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工信委等单位及有关区县人民政府)

3)积极发展房地产业。编制房地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引导房地产业发展与城镇化发展相适应,与老城改造和新区建设相结合,与完善城市功能和公共服务相配套。引进和发展一批大型骨干房地产开发企业,鼓励老城成片开发和新城连片开发,规划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商务房(楼)集中区,不断提升房地产开发的规模和品质。调整住房供应结构,提高普通商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供应比例,建立和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有效解决农民向城镇转移和城市低收入群众的住房问题,为城镇化快速发展创造条件。(牵头市领导:杨德华,协办市领导:童礼元、王能军,牵头单位:市住建局,责任单位:市发改委、规划局、国土资源局等单位及各区县人民政府)

4)加快发展营养健康服务业。围绕打造营养健康产业示范区,积极发展户外运动、中医药保健养生、生态疗养、休闲度假、特色膳食、心理咨询等服务业,把营养健康产业培育成我市重要的支柱产业。(牵头市领导:李建,协办市领导:刘泽木、陈廷可,牵头单位:市发改委、商务粮食局,责任单位:市农委、工信委、旅游局、交通运输局、文体广电局、住建局、畜牧兽医局、卫生局等单位及各区县人民政府)

5)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完善社区服务设施,健全服务网络,拓展服务领域,增强服务功能,开发就业岗位,进一步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积极发展家政服务、社区保安、体育健身、养老托幼、食品配送、修理服务、慈善互助和废旧物品回收等,推进社区服务的规范化和网络化经营。(牵头市领导:王润华,协办市领导:童礼元、时晓军,牵头单位:市民政局,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文体广电局、教育局、民宗委、卫生局等单位及各区县人民政府)

(三)以推进产城一体为突破口,推动城乡统筹发展

按照发展产业支撑城镇建设,城镇建设服务产业发展的思路,加速城镇要素集聚、完善城镇功能、拓展产业空间,集中力量做大铜仁中心城市,全面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围绕建设铜仁省际区域中心城市目标,以路网建设为引领,以大兴科技工业区、灯塔工业区、万山转型工业区为产业支撑,以碧江新区、川硐教育园区、谢桥承接区建设为重点,加快形成“一城两区”城市构架。到2015年,铜仁中心城区扩容至5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50万,城镇化率达到65%。围绕构建铜仁城市经济圈,建成碧江至松桃快速干道、谢桥至开天至大龙至玉屏快速干道、碧江至江口快速干道,促进城市经济圈紧密联系。松桃突出以资源深加工产业推进苗乡文化新城建设、玉屏突出以开放承接产业推进侗乡文化新城建设、江口突出以自然生态资源开发推进休闲旅游城市建设,加快城市扩容和品位提升,增强县城产业集聚和人口聚集能力,与铜仁中心城区形成“一核三星”的区域城镇体系。以乌江特色产业带为支撑,加快德江区域交通枢纽城市建设和思南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积极推进德(江)思(南)印(江)城市组团建设,建成德江至思南、德江至印江、思南至印江快速干道,构建次区域中心;同步推进石阡“公园县、疗养县”建设和沿河山水城市建设。加强城镇供水、排污、燃气、供电、通讯、有线电视、消防、公厕、垃圾处理、公交站台、人防、交通标志等服务设施建设,使县级以上城市和重点乡镇基础设施状况显著改善,逐步形成功能比较完备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大力实施城镇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提高城市的品位,搞好城区绿化、河道整治、雨污分流、大气污染防治、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工程建设,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形成环境卫生、交通秩序长效管理机制。推进城镇公共事业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开放市政建设和城镇经营市场。统筹城乡规划,合理调整行政区划,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强化发展规划的导向和调控功能,明确城乡产业、人居、生态在空间上的合理布局。坚持城市规划和村镇规划并重,注重城市规划和村镇规划在基础设施方面的衔接、协调,统筹推进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建立和实施有利于农民进城的就业、住房、子女入学、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到2020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0%以上,年均提高2个百分点。(牵头市领导:杨德华,协办市领导:童礼元、王能军,牵头单位:市住建局,责任单位:市发改委、交通运输局、水务局、工信委、规划局、环保局、民政局、国土资源局、公安局等单位及各区县人民政府)

 

(四)以探索扶贫开发政策措施为突破口,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抓住国家实施《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的机遇,抢先一步,快人一拍,争取和用足用活国家的政策支持、项目支持、资金支持,先行先试,探索实现扶贫开发由救济输血型向创业造血型转变的基本路径,在武陵山区率先实现“脱贫摘帽”。积极开展扶贫特色优势产业建设、异地扶贫移民搬迁、彩票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建设三项试点工作;加强与国家有关部委对接,争取已纳入武陵山区规划的交通、水利、能源、生态等基础设施项目全部开工建设,改善发展的基础条件。探索破解产业扶贫的投入不足问题,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对市本级和各区(县)一般性财政转移支付水平有大幅度提高、国家产业基金和武陵山片区旅游产业投资基金向我市倾斜,在区(县)设立地方性银行,发展村镇银行,建立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为产业扶贫拓宽融资渠道;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宅基地权“三权”抵押贷款的实现方式,增强农村群众发展产业的自我投入能力。到2015年,7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122个贫困乡镇全部“减贫摘帽”,到2020年,力争完成扶贫生态移民50万人,全市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牵头市领导:肖洪,协办市领导:张观涛、龙海,牵头单位:市扶贫办,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农委、旅游局、交通运输局、水务局、财政局、人行铜仁市中心支行等单位及各区县人民政府)

(五)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1.加强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努力增加森林资源总量。以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重点工程为支撑,大力推进植树造林和封山育林,提高营造林质量,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增加森林资源总量。到2015年,森林覆盖率达到55%以上,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60%以上。(牵头市领导:肖洪,协办市领导:张观涛、龙海,牵头单位:市林业局,责任单位:市发改委等单位及各区县人民政府)

2.扎实抓好石漠化综合治理。进一步巩固沿河、德江等7个县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成果,在此基础上,积极推进铜仁市、玉屏、江口3个县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到2015年,全市新增治理石漠化面积3795平方公里,从根本上遏制石漠化扩展势头。到2020年,全市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达到预期目标,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牵头市领导:陈晏,协办市领导:刘泽木、龙海,牵头单位:市发改委,责任单位:市农委、林业局、水务局、环保局等单位及各区县人民政府)

3.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深入实施重点节能工程,加快节能技术产品的研发、推广和应用。进一步完善锰行业清洁生产改造,积极发展绿色经济,促进经济发展模式向高能效、低能耗、低排放模式转变。实施节能减排工程,严格监管重点耗能企业,有序淘汰落后产能,全面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加快减排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确保已建成火电厂脱硫设施和城镇污水、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稳定运行。推广应用源头减量、循环利用、再制造、零排放和产业链接技术,在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废物产生和消费等环节,逐步建立全社会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加强循环经济基地建设,切实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重点抓好玉铜松工业循环经济产业带建设,争取建成国家级循环经济基地。在重点行业、领域、产业园区和城市开展循环经济试点,推进冶金、有色金属、建材、电力、化工等行业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形成一批循环经济企业。(牵头市领导:杨同光,协办市领导:童礼元、陈廷可,牵头单位:市工信委,责任单位:市发改委、环保局、住建局等单位及各区县人民政府)

4.加强环境保护。加强以乌江、锦江、舞阳河、龙川河、印江河、天生桥水库等城镇重要饮用水源地环境的综合整治和保护,加快构建水源保护地保障体系。编制城镇供水发展规划,统筹规划地下水资源利用工程,优化水资源配置。进一步加强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的保护工作,加大水源保护区的生态保护和生态恢复力度,不断改善饮用水源地水质和水源安全。以乌江流域和锰、汞、铅锌污染区域为重点,深入开展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加强工业污染和水、大气、土壤、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省政府要求的范围内。积极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牵头市领导:陈晏,协办市领导:童礼元、王能军,牵头单位:市环保局,责任单位:市林业局、住建局、水务局、工信委、国土资源局等单位及各区县人民政府)

(六)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和活力

1.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以及政府与中介机构分开,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加强政府部门的内部监督,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和媒体的舆论监督。强化服务意识,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减少行政层级。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完善政府重大问题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推行政务公开并逐步实现制度化,完善政府新闻发布制度和网上审批制度,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保障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推进规划体制改革,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配套的规划体制。加快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为依据的绩效考核制度,形成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牵头市领导:夏庆丰,协办市领导:市政府副市长,责任单位:市监察局、市政府法制办、市发改委、行政服务中心等单位及各区县人民政府)

 

 

2.深化投资体制改革。落实企业投资决策自主权,确立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健全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制和备案制。合理界定政府投资范围,完善政府投资决策机制,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健全投资监控体系,加强对投资的引导和调节,抑制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提高投资效率。(牵头市领导:陈晏,协办市领导:刘泽木、陈廷可,牵头单位:市发改委,责任单位:市投资促进局、工委信等单位及各区县人民政府)

3.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快公共财政体系建设。合理界定各级政府财政收支范围和责任,健全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实行有利于增长方式转变、科技进步和资源节约的财税制度。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逐步增加社会保障、科教文卫、农村农业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支出。继续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改革,健全财政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完善预算编制、执行的制衡机制。实行非税收入全口径预算管理。规范地方政府债务行为。推进税制改革,依法加强税收征管,保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牵头市领导:李建,协办市领导:刘泽木、陈廷可,牵头单位:市财政局,有关单位配合)

4.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按照分类改革、优化结构的要求,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依法分离事业单位承担的政府职能。加快经营性事业单位改企步伐。健全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全面实行管理者聘任制和员工竞争上岗制。改革事业单位经费保障制度,建立健全事业单位监管体制。(牵头市领导:夏庆丰,协办市领导:杨同光、熊光奎、时晓军,牵头单位:市编委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有关单位配合)

5.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强化招商责任,坚持以商引商,不间断地“走上门、请进来”,引进资金投向工业生产、旅游开发、现代农业、生态建设以及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实现资本从四面涌入、全面落地。坚持招大商、引大资,盯住战略投资者,引进一批资金雄厚、技术领先的国际国内知名企业,投大资金、做大项目、建大企业、办大产业。重视引进中小项目,支持中小企业加速发展。积极推进软环境建设,着力营造高效的服务环境、良好的法治环境、和谐的社会环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现行政审批“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全面落实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鼓励民间资本自主创业,促进非公有制经济投资加速增长。今后5年,全市招商到位资金年均增长40%以上,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50%。同时,着力加强金融机构和政府融资平台建设,扩大商业贷款,提升政府融资能力,积极协助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为扩大投资做好服务。(牵头市领导:李建,协办市领导:刘泽木、陈廷可,牵头单位:市投资促进局,有关单位配合)

(七)加强要素市场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1.强化资本市场建设。加强基础性制度建设,完善资本市场功能,优化资本市场结构,丰富资本市场产品,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拓宽融资渠道,逐步扩大企业直接融资比重,促进符合条件的企业规范上市。积极拓展债券、信托和保险市场,培育风险投资机构,鼓励为技术创新和研究开发新产品提供风险投资。(牵头市领导:李建,协办市领导:刘泽木、陈廷可,责任单位:市财政局、人行铜仁市中心支行、银监局、发改委、工信委、梵投公司等单位及各区县人民政府)

2.强化劳动力市场建设。进一步改革现行户籍制度,创新有利于劳动力流动的体制和机制,逐步实现劳动力在城乡之间、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的合理有序流动。完善劳动力就业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扩大职业种类覆盖范围。(牵头市领导:杨同光,协办市领导:童礼元、时晓军,牵头单位: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责任单位:市公安局等单位)

3.强化土地市场建设。规范土地市场,发挥市场对土地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加强政府对土地市场的宏观调控能力,建立和完善土地储备制度。全面推行经营性用地招标拍卖制度,非经营性用地出让要采取公开、透明的方式。改革土地权益分配体制,强化国有土地所有权的约束力。(牵头市领导:李树新,协办市领导:童礼元、王能军,牵头单位:市国土资源局,责任单位:市监察局等单位)

4.强化信用体系建设。按照以建设“诚信铜仁”为目标,以个人信用为基础、企业和商业信用为重点、政府信用为关键的原则,健全信用制度,营造全社会良好的诚信环境。创建政府信用,突出政策的科学性和连续性,强化诚信服务,创建诚信政府;加强企业信用建设,建立企业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和符合实际的信用评价标准和规范,以诚信的企业形象开拓国内外市场;以“重公德、守信义”为重点,开展公民诚信建设,建立健全个人信用档案,完善个人信用评价体系。在人民银行个人、企业两大信用信息数据库平台基础上,加强诚信教育,严格失信惩戒,逐步建立覆盖面广,信用记录、信用查询、信用资源综合利用功能较为齐备的信用管理体系。(牵头市领导:李建,协办市领导:刘泽木、陈廷可,责任单位:市财政局、人行铜仁市中心支行、银监办、工信委、商务粮食局等单位及各区县人民政府)

(八)加快社会事业及民生工程建设,着力构建和谐铜仁

1.加快教育科技事业发展和人才开发,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推进教育“三项突破”工程,巩固“两基”成果,到2020年全市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和要求。按照国家教育标准化建设要求,切实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加快实施中小学生“营养计划”工程,提高教育资助标准。加快建设教师周转房工程。积极实施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创建5所以上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力争3所列为国家级示范学校;免除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学费。提高高等教育办学水平,创建适应工业化、城镇化需求的高等学校和学科专业,加快建成川硐教育园区,积极筹建武陵大学,加快推进铜仁学院、铜仁职院等高等学校建设,完成铜仁学院办学评估和铜仁职院“全国骨干职院”建设任务,集中力量把铜仁学院、铜仁职院建设成省内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院校。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积极发展民族教育,重视发展学前教育,关心特殊教育,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到2015年,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85%以上,基本普及学前教育;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85%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70%以上,普职比达到6:4;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5%以上。到2020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普职比达到5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5%以上。(牵头市领导:李树新,协办市领导:王开禄、周建英,牵头单位:市教育局,有关单位配合)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围绕产业发展、创新体系和重点领域抓好科技创新工作。突出抓好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营养健康产业等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同开展技术难题攻关,掌握一批核心技术,打造一批自主品牌和龙头企业,形成一批特色鲜明、比较优势明显的新兴战略支撑产业。(牵头市领导:杨同光,协办市领导:王开禄、周建英,牵头单位:市科技局,有关单位配合)

加快人才资源开发,积极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优化人才结构,促进人才集聚,增加全市人才总量。围绕人才使用、培养、吸引三个环节,着力建设党政人才、企业经营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加快科技创新、重点产业、基础设施、生态环保、城镇建设、金融贸易等重点领域人才开发和创新团队建设,大力实施各类优秀人才培养工程,加快培养新型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所需的大批专业化的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牵头市领导:夏庆丰,协办市领导:皮贵怀、杨同光、熊光奎、时晓军,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有关单位配合)

2.不断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加快和谐铜仁建设

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到2015年,社会救助保障面达到100%,确保城乡低保人均保障标准每年提高10%以上,力争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40%。不断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险制度,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覆盖率达到50%,生育保险达到60%,基本医疗保险达到90%;新农保实现全覆盖,参保人数达到150万以上;新农合参合率保持在96%以上。实施更加积极的创业就业政策,五年新增城镇就业15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大力改善城乡住房困难群众居住条件,建立和实施以农村危房改造为支撑、公共租赁房和廉租房建设为重点、经济适用房为补充的住房保障体系,住房保障覆盖面达到20%以上,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到2020年,基本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全覆盖。(牵头市领导:杨德华、李树新、王润华、杨同光,协办市领导:熊光奎、时晓军,牵头单位: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民政局、卫生局、住建局,有关单位配合)

大力发展卫生事业。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为基础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确保药品质量和药品安全;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不断满足群众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切实减轻群众个人支付的医药费用负担,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加强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探索形成各类城市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合理分工和协作格局,提高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和均等化,新增医疗卫生资源重点向农村和城市社区倾斜,不断满足城乡居民基本卫生服务需求。加强医学人才特别是全科医生培养,制定鼓励全科医生长期在基层服务政策。抓好传染病控制及妇幼卫生工作,积极防治重大传染病、慢性病、职业病、地方病和精神疾病。推进乡村卫生、计生资源整合,提升基层公共卫生的水平。到2015年,卫生资源配置明显优化,创建1所三甲医院,实现所有区(县)人民医院达到二甲水平;全面完成县级中医院和妇幼保健院、50%以上的中心乡镇卫生院规范化建设和100%建制行政村卫生室的建设,主要卫生指标力争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制度和保障制度,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显著增强,城市、农村和区域间卫生资源配置、人民群众健康状况差异缩小,每千口拥有床位数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牵头市领导:李树新,协办市领导:王开禄、周建英,牵头单位:市卫生局,有关单位配合)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加快完善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出版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等,逐步形成功能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壮大文化艺术人才队伍,推进文化创新,繁荣文艺创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切实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和保护。建成铜仁地区艺术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一批标志性公共文化工程,完成有线数字电视县乡联网工作,完成所有行政村的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重点推进市与各区(县)集文化馆、图书馆、电影院为一体的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完成全部行政村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完成应急调频广播“村村通”、直播卫星电视“20户以下村村通”工程。各区(县)图书馆达到文化部二级标准图书馆,区(县)档案馆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县级文化馆达到国家规定标准。村广播覆盖率达到100%;乡镇驻地有线电视覆盖率达到100%。(牵头市领导:王润华,协办市领导:王开禄、周建英,牵头单位:市文体广电局,有关单位配合)

加强人口计生工作。把稳定低生育水平作为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首要任务,进一步健全奖励扶助、少生快富、特别扶助等制度,不断完善利益导向机制,综合运用法律、行政、教育、经济等手段,建立健全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长效工作机制,构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工作格局,不断降低生育水平,确保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7‰以内。(牵头市领导:杨德华,协办市领导:王开禄、王能军,牵头单位:市计生委,有关单位配合)

 

深入推进“平安铜仁”建设。加强生产安全、食品安全、公共消防安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落实政府、部门、企业的责任,建立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食品安全事件、社会安全及群体性事件的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促进安全发展。(牵头市领导:杨德华,协办市领导:熊光奎、时晓军,牵头单位:市公安局、安监局,有关单位配合)

三、做足项目储备,用项目带动投资,以投资促进发展

我市是典型的内陆欠发达、欠开发地区,出口贸易微乎其微,消费内需不旺,投资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离开了投资,就谈不上发展。贯彻落实国发〔20122号文件和《规划》,重点是强力快速推动国家和省已明确项目的落实,同时要结合我市实际,科学合理地规划一批事关全市经济社会长远发展、事关民生改善的建设项目,建立中长期建设项目规划(动态),并对规划项目进行动态跟踪管理,落实责任分解,纳入绩效目标考核。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投资,抓好投资就是抓发展”的理念,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快抓快干,努力为项目落地、快速推进创造有利条件,有序组织开工建设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民生工程项目、投产一批产业发展项目、储备一批具有支撑作用的大项目和好项目,用项目带动大投资,以大投资促进大发展。

四、抓好重大专题研究,突破重点难点

按照黔党发〔20129号,积极跟踪和配合省有关部门做好20项重大专题研究,努力争取将我市发展的相关重点和难点纳入省专题统筹研究,必要时开展我市相应的子课题研究。同时结合我市实际,安排适当经费重点做好以下15项专题研究:

(一)战略定位专题。深入研究我市“四区一中心”功能定位的实现路径、分阶段目标和对策措施。(牵头市领导:陈晏,协办市领导:刘泽木、陈廷可,牵头单位:市发改委,有关单位配合)

(二)新材料和化工产业集群发展专题。研究编制新材料、化工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开展锰、钒、钾、钡等资源采—冶—深加工一体化发展研究,推进锰、钒等系列新材料和复合新材料产品开发,锰、钾、钡等化工产业综合开发利用,培育壮大领军企业,形成新材料、化工产业集群发展格局,打造全国重要的新材料产业基地、不溶性钾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和国家级锰、钡化工产业集聚区。(牵头市领导:陈晏、杨同光,协办市领导:童礼元、陈廷可,牵头单位:市发改委、工信委,有关单位配合)

(三)玉屏、大龙、万山、碧江、松桃同城化发展和德江、思南、印江城市组团发展专题。开展玉屏、大龙、万山、碧江、松桃同城化发展和德江、思南、印江城市组团发展研究,合理编制相应的发展规划,提出分阶段实施目标。(牵头市领导:杨德华,协办市领导:童礼元、王能军,牵头单位:市规划局,有关单位配合)

(四)扶贫攻坚先行先试示范区专题。加大与国家有关部委、省直有关部门的对接,争取将我市列为武陵山集中连片扶贫开发先行先试示范区,编制示范区实施规划或实施方案,努力争取省出台扶持武陵山(贵州)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加快发展的专项政策措施意见(牵头市领导:刘锐、肖洪,协办市领导:张观涛、龙海,牵头单位:市扶贫办,有关单位配合)

(五)统筹城乡专题。研究制定全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牵头市领导:杨德华,协办市领导:童礼元、王能军,牵头单位:市住建局,有关单位配合)

(六)能源专题。研究我市能源基地建设可行性,积极推进发展水电、火电、风电、生物质能、分布式发电站、核电和页岩气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力争形成各种能源互济发展格局,重点研究探索发电企业与用电大户直供的方式。(牵头市领导:杨同光,牵头单位:市能源局,有关单位配合)

(七)现代农业发展专题。争取将我市列为贵州生态农业示范区,研究提出我市现代农业发展实施意见及推进方案。(牵头市领导:肖洪,协办市领导:张观涛、龙海,牵头单位:市农委,有关单位配合)

(八)服务业综合改革专题。争取将我市列为全国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地区,研究提出服务业综合改革方案。(牵头市领导:李建,协办市领导:刘泽木、陈廷可,牵头单位:市商务粮食局,有关单位配合)

(九)营养健康产业示范区专题。研究营养健康产业原料基地、深加工基地及营养健康服务基地建设方案及推进计划。(牵头市领导:陈晏,协办市领导:刘泽木、陈廷可,牵头单位:市发改委,有关单位配合)

(十)梵净山旅游休闲运动基地建设专题。争取将梵净山列为生态型多梯度高原运动训练示范基地和山地户外体育旅游休闲基地,研究提出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牵头市领导:王润华,协办市领导:王开禄、周建英,牵头单位:市旅游局、文体广电局,有关单位配合)

(十一)生态补偿机制专题。努力争取国家和省支持,将我市列为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地区,研究出台生态补偿方案。(牵头市领导:李建,协办市领导:刘泽木,牵头单位:市发改委,有关单位配合)

(十二)创新用地方式专题。结合国家和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努力争取国家和省支持,将我市确定为开发利用低丘缓坡实施工业和城镇建设试点,研究提出开发利用低丘缓坡实施工业和城镇化建设试点的实施方案。(牵头市领导:李树新,协办市领导:童礼元、王能军,牵头单位:市国土资源局,有关单位配合)

 

 

十三)保障性住房建设专题。努力争取国家和省支持,将我市列为利用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试点,研究提出试点建设方案。(牵头市领导:杨德华,协办市领导:童礼元、王能军,牵头单位:市住建局,有关单位配合)

(十四)武陵山片区旅游合作发展专题。研究与湘西、张家界共同实现旅游基础设施互通、线路共融、宣传共推。(牵头市领导:王润华,协办市领导:王开禄、周建英,牵头单位:市旅游局,有关单位配合)

(十五)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专题。重点深化和完善我市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研究提出我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新举措,力争再创“铜仁新经验”。(牵头市领导:张涛,协办市领导:杨德华、熊光奎、时晓军,牵头单位:市政法委,有关单位配合)

五、用好用活用足国家和省政策,增强政策叠加效应

凡是国发〔20122号文件、《规划》和黔党发〔20129号文件明确的政策,各级各部门既要紧密跟踪,及时对接,保证国家和省明确的财税、投资、金融、产业、土地、人才、对口支援等显性政策在我市高效落实到位,又要善打“擦边球”,按照最优化原则,结合我市实际和发展需求,在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积极探索,大胆“先行先试”,尽量争取使国家和省出台的政策在我市实现效应扩大,同时还要积极研究我市配套政策,形成政策叠加效应,为国发〔20122号文件和《规划》全面落实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撑。

六、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推进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为加强对全市贯彻落实国发〔20122号文件和《规划》的组织领导,成立铜仁市贯彻落实国发〔20122号文件和《规划》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廖国勋任组长,市长夏庆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雷甘霖、市政协主席陈达新、副市长李建、杨德华、陈晏、李树新、肖洪、王润华、杨同光、原地区人大工委主任田建高、原地区政协工委主任邓应明任副组长,市直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和各区县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统筹推进国发〔20122号文件和《规划》实施各项工作,及时协调解决国发〔20122号文件和《规划》实施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办公室在市发改委,充实办公室工作人员,负责做好各项协调服务、信息收集反馈等工作,对有关重大事项研究提出解决方案、建议意见,落实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事项,办公室主任由市发改委主任项长权兼任。各区县、各部门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安排专人担当信息联络员,负责与领导小组办公室保持沟通联系,确保信息沟通准确及时,确保国发〔20122号文件和《规划》全面贯彻落实。各区县、各部门要强化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对本《实施意见》明确的各项工作任务,牵头单位要加强组织协调,会同责任单位研究、细化工作方案,责任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积极主动承担相应工作,确保每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强督促检查,严格效能问责。严格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各区县、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要对贯彻落实国发〔20122号文件和《规划》负总责。创新绩效目标管理考核机制,建立目标责任制,将贯彻落实国发〔20122号文件和《规划》工作与干部年度目标、领导班子责任目标考核挂钩。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和效能办要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加强对各项工作推进情况的跟踪督查,建立情况通报制度,每季度进行一次检查通报,推动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纪检监察部门要强化行政监察,对工作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单位和个人及时查处、严格问责。

(三)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广泛宣传国发〔20122号文件、《规划》、黔党发〔20129号文件精神,对我市贯彻落实的主要措施、取得成效、重大项目建设、重大产业发展以及探索创新的情况进行深入宣传报道,凝聚社会各界力量,激发广大干部群众贯彻落实文件精神的工作热情,形成心齐气顺、团结奋进、加速发展、赶超跨越的良好局面。

 

附件:

120项省级重大专题研究目录

215项市级专题研究目录

3、铜仁市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和《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项目规划表(由市发改委另印发)

20项省级重大专题研究目录

 

1、努力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和时代要求的后发赶超之路;

2、“两步走”发展战略;

3、加快把我省打造成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4、大力实施资源优势转化战略;

5、贵阳、遵义、毕节“金三角”发展;

6、黔中经济区核心区建设;

7、贵安新区城市规划建设;

8、贵阳至广州、贵阳至北海出海大通道建设;

9、民航建设;

10、现代物流业发展;

11、产业园区;

12、推进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建设;

13、资源配置体制改革;

14、海关特殊监管区;

15、扶贫生态移民搬迁安置;

16、生态文化旅游发展;

17、实施“八大科技工程”和“六大科技行动计划”;

18、农村土地流转;

19、用好国家差别化产业政策;

20、做大做强茅台集团。

 

附件2

 15项市级专题研究目录

 

1、战略定位专题;

2、新材料产业集群发展专题;

3、玉屏、大龙、万山、碧江、松桃同城化发展和德江、思南、印江城市组团发展专题;

4、扶贫攻坚先行先试示范区专题;

5、统筹城乡专题;

6、能源专题;

7、现代农业发展专题;

8、服务业综合改革专题;

9、营养健康产业示范区专题;

10、梵净山旅游休闲运动基地建设专题;

11、生态补偿机制专题;

12、创新用地方式专题;

13、保障性住房建设专题;

14、武陵山片区旅游合作发展专题;

15、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专题。

 

更新时间:2023-05-28 02:27
 
  • 上一篇:绿色轮胎产业化提速相关法规正酝酿中

  • 下一篇:国发〔2012〕2号
  • 贵州知识产权维权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6 www.gzs12330.net.cn 网站地图 © All Rights Reserved!